close

  社工的很多標識都由工作人員手工製作。
  資金來源單一 優秀人才難招 社工行業的春天在哪裡?
  追蹤
  文/廣州日報記者賀風玲 實習生盧嘉芬
  圖/廣州日報記者於濤
  自中山發展社會工作以來,社工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在面臨諸多發展機遇的同時,社工機構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不少問題,社工人才的高流失率、過度對政府的依賴令社工機構紛紛感嘆“生存不易、倍感壓力”。社工行業真正的春天對他們而言,似乎仍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
  資金渠道單一風險大 工作累收入低難招人
  據瞭解,中山目前發展社會工作主要以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為主,社工機構幾乎全部依靠政府購買項目的資金來維持機構的生存和發展。過度依賴政府,讓不少社工機構感到壓力重重。
  “申請不到項目隨時面臨倒閉的風險”,某社工機構的一名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而言,項目經費多則上百萬元,少則六七萬元,如果長期申請不到項目或者申請不到中大型項目,社工機構運營起來就非常艱難。
  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資金分期撥款和滯後發放也讓社工機構備受壓力,資金的缺位甚至讓社工們的工資發放都成了問題。政協委員陳仕清等人披露,2013年,中山某資深本土社工機構曾因資金鏈斷裂發生財務危機,最終靠外藉資金才及時下發了社工工資,穩住了團隊。
  記者瞭解到,在香港,社工機構資金來源渠道相對較廣,政府投入的資金占到70%左右,而剩下來的30%資金則來源於機構相關產業的盈利以及企業、個人等民間力量的慈善救助。
  招聘難、留人難成為社工機構發展中面臨的另外一大問題。不少社工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優秀的社工人才仍然比較缺乏。記者瞭解到,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公共事業管理(社會工作與應急管理)專業的某個班級學生共有85人,積極報名參與社工實習的不到10人,真正堅持以後往社工方面發展的可能只有3~5人。不少同學表示他們不選擇進入社工行業的原因是社工待遇不好工作太苦太累、承受壓力大等。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中山的社工流失率接近周邊城市,達到近20%。
  部門:探索“社工+義工聯動”發展模式
  近幾年來,社工委、民政等部門加大了對社工行業的扶持力度。據統計,2013年,市級財政投入逾2000萬元用於政府購買服務,並從福彩公益金中抽出722萬元直接用於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在資金來源渠道上,市社工委自去年開始組織開展“博愛100”公益創投活動,市社工委表示將繼續搭建社會參與平臺,多渠道引導社會資金投入。
  據瞭解,在人才培養方面,中山正在探索“社工+義工聯動”發展模式,建立社工人才和志願者相互協作、共同開展服務的機制,形成“社工引領志願者服務,志願者協助社工服務”的互動格局。此外,市民政局、市社工委還定期對社工、社工督導、社工與志願者聯動培訓。各鎮區也相繼出台了社工人才獎勵辦法吸納更多的人才進入社工行業,對獲得初級資格證書的獎勵2000元、獲得中級資格證書的獎勵3000元。
  聲音:
  吸納更多
  社會資源
  中山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博士、廣州公益慈善書院執行院長周如南分析稱,社工機構的人才高流失率與近幾年來社工發展過熱,招聘的人員良莠不齊、社工缺乏社會滿足感以及社工工資待遇差、工作強度強有關。而過度依賴政府、一元化的運作模式又導致社工機構缺乏中立性和專業性。
  周如南表示,社工機構發展可借鑒香港模式,引入基金會等社會資源,實現多元化發展。“這需要打造公益生態鏈,把國際基金機構、公益基金會、公益類組織等納入進來,整合資源,把所有公益慈善資源連接起來。”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中山大學社會工作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羅觀翠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也曾表示,社工的高流動率與社工的工資普遍偏低有一定關係,建議相關部門能從制度上保障更多社會資源(例如基金會、私人捐贈等)流入社會工作領域。
  面對社工機構的高流失率,周如南認為培養與發展人才至關重要。周如南表示,首先應加大教育投入,在高校、職校等教育機構開展社工專業,培養專業化人才。其次,應提升社工督導的技術水平,加強對社工專業技能的培養。再次,社工機構應完善激勵制度,為優秀人才提供更多的晉升機會和福利待遇方面的保障措施。此外,社工自身也需轉型。“一方面,應以政府指令為導向以社區需求為導向,另一方面,應把專業技能導向轉化為使命感和價值導向。社工應不僅僅限於發展自身或者為服務對象服務,還應推動社會轉型與發展。”  (原標題:多元化引資留住“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55ongmh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